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牛头宗的发源地,千百年来,佛禅文化与其他文化融汇于此,深厚的佛禅渊源为其寺塔增光,深邃的多元文化为其山水添彩。
牛首山自古就是一座佛教名山,从南朝到唐有寺庙30多座。南朝梁代佛教盛行,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,最集中之地就是牛首山,“与西北之清凉、西南之峨嵋并为圣道场地”,是唐代最负盛名的三大道场之一。
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,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,群贤毕至之地。相传牛首山为文殊菩萨的冬宫,文殊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。唐代宗因“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”,在此建七级浮屠,南朝高僧辟支和尚在此“立地成佛,上天为仙”,遂有辟支塔。
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(今宏觉寺),唐代又添建弘觉寺塔。塔有碑,刻有碑文《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》,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。据各类文献记载,牛首山从南朝起就与佛教产生深厚渊源,直至唐代达到顶峰,此后数千年牛首山主峰遗留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遗迹、遗物以及众多名人对牛首山的影响,对于佛教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特别是法融所创的牛头一脉,在禅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影响深远。